5月17日,校长冯夏庭、副校长徐峰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到云南省昌宁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深入昌宁县漭水镇幼儿园和河尾社区,田园镇龙泉社区、新华社区德禄寨等地调研东北大学帮扶项目建设情况,出席东北大学助力昌宁教育发展捐赠仪式和昌宁育才教育事业促进会授牌仪式,并开展了昌宁县——东北大学调研交流会、与研究生支教团学生座谈交流会等活动。
昌宁县委书记杨斌斌等出席调研座谈会,昌宁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东北大学派驻昌宁县挂职干部,校团委、校长办公室、计划财经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软件学院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17日上午,徐峰一行首先来到由东北大学帮扶建设的昌宁县漭水镇幼儿园,实地察看了由东北大学捐资援建的蓄水池等幼儿园基础设施,听取了有关幼儿园发展情况的汇报。徐峰表示,东北大学将持续汇聚帮扶资源,用心用情为山区的孩子们做实事、做好事,为孩子们送来东北大学师生的关爱,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随后,徐峰一行参观考察了河尾社区等东北大学参与规划建设的特色产业基地,听取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了解昌宁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以及茶叶等农产品的销路和农民增收情况。
千里送真情,书香润茶乡。17日下午,在昌宁县图书馆,冯夏庭一行参加了东北大学助力昌宁教育发展捐赠仪式,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少年强国团队颁发捐赠证书。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为昌宁育才教育事业促进会颁发捐赠牌。此次东北大学为昌宁县图书馆捐赠图书2073册,软件学院捐赠昌宁县计算机(台式机)40台,用于更戛乡中心完全小学心灵驿站建设,并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捐赠给昌宁县妇联印有东北大学百年校庆标识的书包500个;同时,软件学院少年强国团队还为昌宁县捐赠资金10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此举将促进昌宁各学校教学设备得以进一步补齐,部分困难学生后顾之忧得以进一步解决,昌宁教育部分短板进一步得到改善。
冯夏庭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使命,衷心希望东北大学捐赠的软硬件教育资源能够满足更多昌宁群众尤其是孩子们多样化、数字化的学习需求和愿望,助力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读书、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用知识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在东北大学帮扶昌宁县信息化建设基地,冯夏庭一行听取了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对“面向智慧农业的云上昌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介绍,详细了解“云上昌宁”区域品牌的建设运营管理情况,并参观了展现昌宁五个文化、八大优势产业的线下展厅。该平台由东北大学援建,一期投资160万元,于2021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依托东北大学信息学科优势,以提高昌宁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去”、将外面的市场“引进来”为目标,以线上线下销售结合、文旅融合的方式,打造“云上昌宁”系列农特产品。冯夏庭希望,平台以互联网思维顺应业态发展,灵活调整经营方式方向,助推昌宁实现农产品畅销增值、农民增收致富、地域品牌鲜明、乡村全面振兴的良好局面。
在田园镇龙泉社区,冯夏庭一行听取了东北大学支持该社区龙潭绿美乡村建设项目情况的汇报。东北大学给予该项目资金支持15万元,主要用于道路加宽硬化、安全护栏、挡墙支砌、绿化种植、村民活动广场硬化等。目前项目正在施工,预计11月下旬建设完工。通过党建引领定方向、真情帮扶修道路治环境、群众参与净村寨美家园、产业发展带增收促振兴等扎实举措,东北大学帮助该社区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吸引更多游客,有效拉动消费,带动周边种植生态水果、瓜菜以及经营小吃摊、农家乐,促进群众增收。冯夏庭与昌宁县副县长张加全共同为东北大学定点帮扶龙泉社区乡村振兴基地揭牌。
在田园镇新华社区,冯夏庭实地察看了新华社区德禄寨东北大学帮扶项目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工作汇报。据悉,东北大学2021年投入20万元帮助新华社区修建太阳能路灯50盏,2023年投入30万元用于德禄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德禄寨沿路进行墙体彩绘,打造亲子农场,开展亲子农场认种,在相应节令组织亲子主题活动。东北大学派驻田园镇新华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朴羽同志于2022年组织成立“羽宁启梦”爱心团队,教育帮扶新华社区高中阶段优秀学生,共计帮扶学生17名,累计帮扶助学金5万余元。
双方在昌宁县委开展工作座谈交流。昌宁县副县长张加全表示,东北大学自定点帮扶昌宁以来,始终心系昌宁、情挂昌宁,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积极想办法、出实招、见实效,把高校特色优势与昌宁县发展短板结合起来,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等要素传播到昌宁,树立了美誉度较高的高校帮扶品牌。2022年,昌宁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大关,居全市第二位。2023年,昌宁县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
校长冯夏庭表示,非常欣喜看到昌宁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振兴发展等方面的可喜变化,并向昌宁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冯夏庭表示,自2013年起,东北大学与昌宁县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结对帮扶关系,校地双方心手相连,学校始终将定点帮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对接需求、发挥优势,汇聚力量、尽锐出战,精准开展教育、科技、消费、党建、医疗帮扶等,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帮扶之路。十余年来,昌宁人民早已成为东大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东大人一直尽己所能,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光荣征程上的东大答卷。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学校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入挖掘学校特色,精准对接昌宁县各项需求,深化双方务实合作,全力以赴助力昌宁县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冯夏庭指出,2023年,东北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立足建校百年新起点,学校将紧扣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主线,瞄准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师资、一流科研、一流保障,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突破,向着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奋勇迈进。诚挚邀请昌宁县领导赴东北大学交流指导,共襄百年庆典盛会,擘画发展蓝图,深化务实合作,共商振兴大计,携手共创昌宁“永世其昌、顺达尔宁”发展新局面、同启东大一流建设新篇章。
杨斌斌表示,昌宁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东北大学数十年如一日的关心支持。东北大学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充分体现出了名校的政治担当,昌宁人民将永远铭记东北大学的帮扶支持。2022年,正值疫情工作繁重期间,东北大学校领导专门抽出时间开展了“线上互访”指导昌宁工作,这体现了对昌宁的关心和厚爱。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在高质量完成“六个200”任务基础上,帮助昌宁县人民医院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东软采购了CT机,目前已顺利完成了8个乡镇医疗设备诊疗服务提质工作。希望东北大学在干部素质提升、农民实用技术、乡村振兴规划等人才培训方面,在产业发展、资金和项目投入、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方面继续给予昌宁关心支持和帮助,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为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会上汇报了在昌宁工作和学习的情况。
17日晚,冯夏庭与东北大学赴昌宁研究生支教团进行座谈。研支团成员分别汇报了在昌宁职业技术学院支教期间的教学、生活等方面情况以及自身成长的心得体悟。冯夏庭表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同学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西部,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投身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深刻体悟国情,不断淬炼成长,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是难得的、宝贵的人生际遇。冯夏庭勉励学子们,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支教团队之间要密切配合,善于沟通、善于总结、主动作为,讲好东大支教故事,传递东大支教好声音,凝聚东大支教智慧,擦亮东大支教品牌,让所学专业与当地学子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教学、工作效果最优化、最大化,更好服务昌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自身能力素质提升。
校团委、校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东北大学派驻昌宁县挂职干部等参加座谈会。
据悉,自2013年以来,东北大学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精准施策,在人才、科技、教育、产业等方面给予昌宁县大力帮扶,先后选派15名工作经历丰富、政治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到昌宁挂职;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60余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785万元,培训地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1497人次;购买和帮助销售农特产品2997.5万元,以实际行动全力助推昌宁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